【大咖观点】洪佳旭教授:“从0到1”创新突破——病毒性角膜炎“HELP”基因疗法

大咖观点

 
 
 

随着生物学、分子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正加速发展。对于罹患基因病的患者和家庭来说,修复基因缺陷是治疗的希望。其他领域的基因疗法往往会出现很强的副作用,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死亡。由于血液屏障的存在,眼睛是基因治疗理想的靶器官,这也带来眼科基因疗法的快速发展。

 

在2021首届杭州湾眼科创新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洪佳旭教授分享了基因编辑技术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研究。

 

医者之痛:病毒性角膜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多由于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致。在临床上,存在不少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接受角膜移植恢复透明不久,HSV 病毒颗粒再次从神经节释放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案例。HSV病毒感染仍然是尚未被攻克的医学难题,至今,既无疫苗可用,也无药物可以根治。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尝试攻克这项临床痛点 ,是洪教授研究的动力。

 
“从0到1”的创新突破:基因编辑治疗的探索
 

相对于基因编辑工具的快速进化,递送技术的发展却很缓慢而困难。洪佳旭教授与蔡宇伽教授研究团队瞄准这一问题,利用基因编辑和递送技术的融合,发明了原创性基因治疗递送载体——类病毒体-mRNA(VLP-mRNA)。作为一种慢病毒载体,它可以高效感染几乎所有的细胞,而其中的非病毒成分mRNA又具备瞬时性的特点。该技术解决了让基因编辑体细胞治疗的最大技术瓶颈,有望打通基因编辑体内治疗的“最后一公里”。

 

利用这一递送技术,研究团队进行了CRISPR基因编辑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前研究,在急性和复发感染的小鼠模型中实现了从角膜到三叉神经节的逆行运输,终于将潜藏在神经节的HSV-1病毒库清除。

 

该项治疗技术的英文全称是“HSV-1-Erasing Lentiviral Particles”,研究团队因此将其命名为“HELP”,即“帮助”,期待这种全新的抗病毒疗法能够帮助难治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让他们重获光明。

HELP 技术突破了现有的阿昔洛韦等传统小分子药物的局限,可以直接清除体内潜伏的病毒,有望给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带来根本上的治愈。

 

相关研究结果和操作技术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接连发表。国际著名研究权威将此项技术喻为“基因快闪”;称对其他病毒感染也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

 

基因治疗需基于临床需求

 

在首届眼科创新论坛圆桌对话中,关于基因治疗的安全性问题洪佳旭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基因治疗不是为了基因治疗而去做基因治疗,一定是有临床痛点,在什么情况下考虑用基因编辑?一定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现有技术没有任何办法,二是现有技术有很大的风险。基因治疗的创新研发一定要谨慎,只有基于以上两点才推荐并支持临床医生开展研究。

视方科技董事长徐伟先生也非常赞同,并提到千万不能为了资本的追逐、概念的炒作、技术的好奇,而去做基因疗法的研发,最后无法应用到临床,解决患者实质性的需求,必不能成功。

 
 

洪佳旭教授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复旦大学眼科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干眼中心主任,上海合成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信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贵州)专家组成员、全国干眼康复学组副组长、全国智能眼科学组副组长兼常委。入选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人才计划、上海市卫计委新优青、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上海市人社局人才发展基金。

       主要从事眼表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及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作为负责人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Nature Biotechnol, Nature Biomed Eng, Biomaterials, Ocul Surf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