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观点】姚克教授:中国眼科学未来5年的重点发展方向

《中华眼科杂志》近日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的述评文章《中国眼科学未来5年的重点发展方向》。

姚克教授提出,我国眼科学未来5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为:

No.

1

 

提高眼科学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眼科学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将从跟随、参考并模仿国外技术,过渡到逐渐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并开展原创性研究,最终逐步实现超越和引领眼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在眼科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学者在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的人工智能早期诊治研究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同,在国际上拥有了一定的创新实力和话语权。

关注眼科学重点和难点领域,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No.

2

 

加强眼科学高端仪器设备和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和制造。

 

近年来,眼科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飞速发展,包括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金属和合金材料以及陶瓷和碳素材料等。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且其规模以20%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眼科临床设备、手术器械、耗材和植入物的发展均以生物医用材料为基础。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断改良的眼部功能性生物材料,是我国眼科学未来发展的迫切任务。

 

No.

3

 

构建眼科学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近年来生物医药技术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相信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将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No.

4

 

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

 

眼科疾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类型的眼病,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积极实施三级预防策略。

对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病因预防,倡导全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参与,重点降低高度近视眼和病理性近视眼的发病率;对于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等慢性眼病,应积极采取“三早”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探讨既经济又适合大规模推广的筛查方案;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视力患者,应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和视觉功能恢复训练,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通过综合干预保障患者有生之年的有用视力。

No.

5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及相关眼病。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老年人是眼部疾病的高发人群。白内障是第1位致盲性眼病,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的发病率约为80%。

 

如何提升和规范白内障摘除手术质量,将防盲手术逐步转变为更加精准的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黄斑变性、青光眼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健康宣教和诊治工作也至关重要。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